平安人寿濮阳中支--防范非法集资 | 关于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提示 |
发布日期:2025年01月24日 浏览量:2406 信息来源: 发布人:管理中心 |
![]() |
非法集资通常以虚假承诺和诱人的回报为诱饵,使许多人陷入财务危机,甚至导致破产。它如同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形炸弹,随时可能给个人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。尤其岁末年初,人员聚集多、资金持有量大、消费活跃,是不法分子利用节假日进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的高发期,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高利息、高回报、低风险的旗号,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。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,养老服务领域成为了非法集资的“重灾区”。一些养老服务机构、企业打着养老服务、健康养老名义,承诺高额回报,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、床位费,虚构养老服务项目等手段,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、传销等犯罪,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,存在较大风险隐患。一、常见形式:1、超出床位供给能力集资: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,以办理“贵宾卡”“会员卡”“预付卡”、预交“养老服务费用”等名义,收取高额会员费、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资。2、虚构养老服务项目集资: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寻求养老保障的心理,以预售养老床位、虚构养老服务项目等名义,通过承诺高息回报、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、入住打折等,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。3、销售或长期出租“老年公寓”集资:以销售虚构的老年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、销售老年公寓使用权等名义,声称入住即给予优惠折扣、不入住也可给予高额分红,收取高额房款、租金、押金等形式非法集资。4、投资“养老项目”集资:打着投资、加盟、入股养生养老基地、老年公寓、康养服务等项目名义,以返本销售、售后返租、约定回购、承诺高额回报、“有限合伙”“私募基金”等形式非法集资。 二、典型案例:某养老院向社会公众兜售其“养老卡”,并可储值20万以上的“养老预定金”。年满60周岁的养老卡持有人可免费入住该公司提供的养老房,并根据缴纳的“养老预定金”金额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,如不使用养老房也可委托公司进行代管转租,每月返还已缴费金额的1%。但2023年以来,陆续有老人报案称退费未到位,养老院有关负责人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。三、防范建议 :1、选择正规养老机构:查看相关证件,如营业执照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等,并按规定签订养老服务协议,谨慎预付高额养老服务费用,不向个人账户缴纳资金。2、树立正确理财观念:理性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理财渠道,不为高额回报所诱惑,不参与非法集资,守好自己的养老钱。3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:多关注官方消息,了解非法集资的常见形式和防范方法,提高防骗识骗能力,如发现养老服务领域涉嫌非法集资行为,及时向当地民政部门、公安部门、地方金融工作部门举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