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时讯|行业时讯

以案说险 | 虚构理财项目,诱导退保转投资

发布日期:2025年04月28日    浏览量:2105    信息来源:市保协    发布人:平安人寿
图片

一、典型案例

2024年初,接到客户王女士投诉,称其原已离职保单销售人员李某以“高收益理财项目”为名,诱导其退保并转投某“海外基金”,年化收益达30%,王女士退保后投入资金50万元,后发现基金无法兑付且李某失联。

经调查,李某离职后加入黑产团伙,通过非法获取客户信息精准筛选有退保意向的投保人,以“代理全额退保”为幌子,收取退保金额20%的手续费,同时将客户资金转移至虚构的理财项目中。收到投诉后,我司迅速联动公安机关,查明李某涉嫌集资诈骗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,涉案金额超300万元。

二、案例分析

1、黑产运作模式

非法代理退保:通过社交媒体散布“全额退保”虚假信息,伪造销售瑕疵证据,唆使客户投诉施压保险公司退保。非法集资渗透:利用客户退保资金流向非保险领域,虚构高收益理财项目实施二次诈骗。

2、法律定性

职务侵占罪:李某利用前保险代理人身份非法占有客户保费及公司津贴,符合《刑法》第271条规定。敲诈勒索罪:黑产团伙以“维权”名义威胁保险公司支付退保金并索要高额手续费,构成新型金融犯罪。

3、客户权益侵害

保障缺失风险:王女士退保后失去重疾保障,后续因健康状况恶化无法重新投保。资金链断裂:50万元投资款被转移至空壳公司,追回难度极大。

三、风险提示

1、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陷阱

勿轻信“全额退保”“退旧投新”话术,退保后可能面临保费上涨、保障中断等风险,正规维权渠道:通过保险公司客服热线(如平安人寿95511)、金融调解组织或司法途径解决纠纷。

2、防范非法金融活动

核实理财产品真实性:保险从业人员不得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,投资前需通过官方渠道验证项目资质。拒绝高利诱惑:宣称“保本高收益”的项目多属诈骗,符合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》界定特征。

3、强化个人信息保护

勿向他人提供保单、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,防止被用于洗钱、信用卡盗刷等犯罪。定期查询保单状态:通过“平安金管家”APP等官方平台,自主管理保单,及时发现异常操作。

 

如对保单有任何问题,请及时咨询:

拨打95511官方客服热线

上一篇:平安人寿---智能预赔